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研究
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第八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呼和浩特举办

时间:2025-04-30
分享到:

为构建风清气正、严谨自律的学术风气,共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20254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1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 致辞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荆林波出席会议并致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包银山主持会议。

王虎在致辞中指出,科研诚信作为科研工作的基石,是维系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系列制度文件,对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笃志学问、勇攀科学高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学术道德的楷模,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践行学术规范,让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培育严谨求实的科学文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诚信建设,通过开展诚信建设工程、编写诚信建设系列丛书、出台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实施社会信用条例、承办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等,有效推动诚信建设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文化环境深度融合,这些举措为科研诚信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树立了内蒙古人民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形象。

荆林波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期刊评价、智库评价、学科评价、公共政策评价、科研诚信管理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他指出,要营造更优良的学术生态,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协同发力。从自律角度,科研人员要从学术生涯起始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样,坚守学术初心,将学术诚信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从他律层面,要通过建立健全学术诚信管理制度,规范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要实施联合惩戒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要打造一支科研诚信管理队伍,让制度真正落地生效。此外,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给科研诚信带来的挑战,也要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全面推动学术生态健康发展。

会上,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科研诚信治理学风建设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

 2全体人员合影

本次论坛设两场圆桌会议,分别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袁北星主持。来自重庆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专家围绕加强学风建设、完善科研诚信治理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的’”作主题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当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将科研诚信教育贯穿学术生涯全过程,筑牢科研伦理根基;必须系统推进学术评价体系改革,通过创新教育体制机制与强化全过程监督,构建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体系;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新挑战,亟需建立AI学术治理规范,完善技术伦理监管框架,将智能工具纳入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实现技术创新与学术规范的协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蒋颖做论坛总结。

 3平行圆桌会议1
 4平行圆桌会议2

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不仅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关键,更是维护学术尊严、促进学术繁荣的基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也需要群策群力,形成政府引导、机构负责、学界自律、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电话:010-85195172 业务推广:010-85195172 E-mail:casspingjia@163.com

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